呋线威

POST TIME:2019-01-06 14:25编辑:摆渡化学 READ:

  • 产品名称:呋线威
  • CAS:65907-30-4
  • 别名:呋线威;2,4-二甲基-6-氧杂-5-氧代-3-硫杂-2,4-二氮杂癸酸2,3-二氢-2,2-二甲基-7-苯并呋喃酯;甲醇中呋线威
  • 英文名:Furathiocarb
    • 沸点 197°C (rough estimate)
    • 密度 1.2125 (rough estimate)
    • 折射率 1.6510 (estimate)
    • 储存条件  0-6°C
    • EPA化学物质信息6-Oxa-3-thia-2,4- diazadecanoic acid, 2,4-dimethyl-5-oxo-, 2,3-dihydro-2,2-dimethyl-7- benzofuranyl ester(65907-30-4)
    •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呋线威属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,是胆碱酯酶抑制剂。本品是杀线虫杀虫剂,对土壤栖息昆虫是内吸杀虫剂。
     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,可以由取代苯氧基、萘氧基、肟基等的烯醇与异氰酸甲酯反应,或者在脱盐酸剂存在下,与N-甲基氨基甲酰氯反应,或者氯甲酸苯酯等甲胺反应来制造。
      Metcaf等人于1954年合成了许多中性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,发现它们有杀虫作用,其后美国Union Carbide公司于1956年研制出甲萘威。由于其杀虫活性高效、广谱,对高等动物毒性低,原料易得,合成简单,很快发展成为年产万吨的商品,有力地促进了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。60 年代,此类杀虫剂进入高速发展时期,迅速形成一类重要的杀虫剂。害扑威是日本最早的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,其后相继研制出速灭威、异丙威、仲丁威、灭杀威等许多取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,在日本主要用于防治水稻飞虱、叶蝉类害虫,对蜘蛛等天敌影响小。
      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肟基氨基甲酸酯的研制,相继开发成功涕灭威、灭多威,此类杀虫剂一般具有内吸杀虫作用,对咀嚼式口器害虫、刺吸式口器害虫均有效,但毒性高。70年代后,社会普遍重视开发高效、安全农药品种,为此将高毒品种结构进行改造,使其低毒化,如由克百威开发出丁硫克百威和硫双灭多威,对害虫的毒力保持克百威和灭多威的水平,但对高等动物毒性显著降低。
      与此同时,还研制出N,N-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蚜威、苯硫威,前者用于防治蚜虫 (包括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蚜虫),后者是杀螨剂,对卵、幼虫、若虫均有效。后来又研制出N-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双氧威、呋线威,肟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棉铃威、环线肟。
      中国目前使用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:甲萘威、速灭威、异丙威、仲丁威、残杀威、涕灭威、灭多威、克百威、抗蚜威。
      一些已知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式
      图1为一些已知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式。
    • 理化性质纯品为黄色液体,沸点160℃/1.33Pa,密度1.16g/cm3(20℃),蒸气压0.084MPa(20℃)。溶解度(20℃):水10mg/L,溶于丙酮、已烷、甲醇、正辛醇、异丙醇、甲苯。加热到400℃稳定。
    •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>2g ai/kg,对皮肤稍有刺激,对眼睛的刺激极其轻微,大鼠急性吸入LC50(4 小时)为0.214mg/L空气。
    •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杀虫剂、杀线虫剂,防治土壤寄生虫。在播种时施用0.5~2.0kg ai/hm2,可保护玉米、油菜、甜菜和蔬菜的种子和幼苗不受危害,时间可达42天。
      呋线威也可作种子处理和茎叶喷雾,均有效。也可用于棉花和其他作物田。
    • 制备方法甲基氨基甲酸正丁酯与二氯化硫反应,生成CISN(CH3)CO2C4H9-n,然后再与2,3-二氢-2,2-二甲基-7-苯并呋喃基-N-甲基氨基甲酸酯(克百威)反应,即得呋线威成品。
      以甲基氨基甲酸正丁酯、二氯化硫和克百威为原料制备呋线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
      图2为以甲基氨基甲酸正丁酯、二氯化硫和克百威为原料制备呋线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。
    • 分析方法产品分析和残留物测定均用GC。
    • 开发单位F.Bachmann& J.Drabek报道该杀虫剂。1982年汽巴-嘉基公司(Ciba Geigy Co.)开发、投产。
  • 15.5K

    呃,好文章总是百看不厌,耐人寻味,您也可以收藏分享哟 :)

    >